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研究院21人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奖学金

来源:    作者:叶海燕    时间:2014-07-31

  近日,2014年度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奖学金、奖教金、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日前在北京结束。在此次评审中,合肥研究院共有21人获奖,其中王奇获院长特别奖;毕允晨、蔺帅2人获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汪惠乾等9人获院长优秀奖;杨树斌等6人获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非西部地区)。在中科院104个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合肥研究院的获奖人数及获奖比例位居前列,充分展示了合肥研究院在研究生培养质量上的实力和水平。

  另,在2014年度,合肥研究院研究生在以下奖项的申请中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在中科院大恒光学奖学金评审中,合肥研究院王杨获特别奖,于龙昆等3人获优秀奖;赵相龙等3人获安徽省优博论文奖;陈海伟3人获批“国建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研究生”项目。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对合肥研究院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力佐证。

   据了解,2014年中科院经过专家评审、公示,共评选出40名院长特别奖、240名院长优秀奖、120名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非西部地区)、80名朱李月华优秀教师、84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奖项。

    获奖名单 

   王奇,男,19797月生,20113月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王祥科研究员。王奇在学期间主要从事等离子体技术用于石墨烯铂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并应用到燃料电池催化剂中,科研成果得到了国际国内同行的高度关注,并被媒体广泛报道。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Applied Physics Letter, ChemPlusChem, Chemistry-An Asian Journal等国际顶级SCI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总影响因子超过43,平均单篇因子超过7.0/篇,并且申请和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主持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创新性突出,他将等离子体技术和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有效结合,开发出高效的催化剂,在国际国内均属首创。经过近三年来的研究,他开发的高效石墨烯铂纳米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能够减小商用铂催化剂的用量,保持催化活性的前提下,较大幅度的降低成本。这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开展下去,会有较大的市场应用前景。除此之外,他目前已受邀担任多个国际著名SCI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Green chemistry, Small,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RSC Advances等)的审稿人。 

  蔺帅,男,198312月生,本科就读于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9月入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博连读,导师孙玉平研究员。该生在学期间主要从事反钙钛矿结构铁基碳化物(GaZnAlCFe3的物性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 通过几年的努力,蔺帅同学已经在该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的创新成果,不仅丰富了反钙钛矿结构化合物的研究体系,而且加深了人们对反钙钛矿结构铁基化合物物性的认识和理解,其成果发表在Appl. Phys. Lett., Inorganic ChemistryJ. Appl. Phys. JAC等高水平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3,并合作发表SCI论文30余篇。 

  毕允晨,男,强磁场科学中心2009级博士研究生,20127月毕业,生物物理专业,导师王俊峰研究员,目前在弗吉尼亚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在学期间主要利用核磁共振技术,从事膜蛋白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该生充分利用强磁场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的设备优势,以膜蛋白结构生物学中的关键问题类生物膜体系的构建为切入点,在国内首先开展了新型类生物膜体系Nanodisc的研究工作,并以Nanodisc为载体,结合液体核磁共振等技术,进行了离子调控膜蛋白与生物膜相互作用的研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杂志。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