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旧版主页English中国科学院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主站2015版2022>媒体追踪
媒体追踪

“无创检测”为糖尿病人省心(新安晚报,2016年12月11日)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16-12-30

  从十年之前开始探索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到现在通过科技成果造福人类健康,十年磨一剑,刘勇研究员正在带领团队实现他们的科技创业梦想。王贻坤是这个科研团队的主要成员,每当提起这段历程,他总是充满自豪感。 

  大学时埋下创业梦 

  1985年出生的王贻坤是安庆岳西人,2003年,他考入浙江工业大学,就读于应用物理专业。或许是因为身在杭州,王贻坤在大学的时候,就有了科技创业的梦想。“那时候杭州的创业氛围,还是挺浓厚的,马云的阿里巴巴虽然没有现在的规模,但是在杭州也已经颇具人气,马云还到我们学校来演讲过。”那时候,温州模式在中国赫赫有名,王贻坤一边学习,一边感受着浙江的商业氛围。 

  大学本科的时候,王贻坤对自己有过详细的定位分析,“我分析自己未来能做什么,才能取得成就。”想来想去,他最后还是决定通过读研,走科技创业这条路,并最终选择了位于合肥的中科院安光所,“因为这个所的研究方向离实际应用比较近。” 

  无创检测糖尿病 

  2008年,王贻坤来到了位于合肥的中科院安光所,并加入了刘勇研究员的团队。在此之前,刘勇已经在智能检测仪器领域积累了较好的基础,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多款产品,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用户数量,均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然而,刘勇不满足于此,还是决定探索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在刘勇研究员的指导下,一直怀揣着科技创业梦想的王贻坤更希望能做出一个产品,为此,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攻读硕士和博士期间,王贻坤作为团队的一份子,一直醉心于新领域的研发。到了2010年,这个团队终于做出了样机,也就是糖尿病无创检测仪。与普通的糖尿病检测设备不同的是,这种新型的检测仪不需要抽血 。“我们的产品是通过荧光光谱技术检测糖基化终产物,从而迅速判断出被检测者患上糖尿病的风险。”王贻坤说,这种检测仪的金属探头,由几十根光纤组成,检测时,它会把光照进人体皮肤的真皮层里。“真皮层内有一类物质,叫糖基化终产物,其浓度变化情况是提示糖尿病及未来可能发生并发症的生物标志。” 

  据介绍,这种新型检测仪不受血糖波动影响,餐前餐后检测都没有关系,而准确率能达到80%95% 

  穿越“死亡峡谷” 

  很多人把实验室里的样机到市场上的产品的距离,称作 “死亡峡谷”,以此表达成果转化之难。糖尿病无创检测仪同样如此,整整两年的时间,这件研发成果都躺在实验室里,无法走进市场。 

  到了2012年,机会来了。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与安徽省科技厅、铜陵市政府三方合作,成立了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促进成果转化,糖尿病无创检测仪也被看中,于是,刘勇研究员带着伙伴们,专门成立了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开始将研发成果进行产业化。    

  产品受市场认可 

  虽然之前有很好的产业化经验,但真正面向一个新行业,还是困难多多。“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医疗市场,没想到会这么麻烦。”王贻坤说,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办证,“医疗器械生产证、注册证,我们花了一两年的时间来做这件事。”,“一开始,我们连找谁都不知道,但靠着毅力,总算是摸索出了一些门道。”      

  “证办下来了,我们又发现自己的产品定位有问题,很难引起市场和客户的兴趣。”于是,刘勇又带领着大家,对产品的定位进行了重新思考,并予以完善,“让客户知道我们的仪器和市场常见的检测仪有何区别,吸引力在哪。” 

  在最初的跌跌撞撞之后,2016年,产品终于迎来了市场的认可,目前已在近20个省份实现了装机,比如在省内,排前几名的大医院,都有了我们的设备,我们预计这几年会进入一个连续增长期。 

  面对未来很自信 

  现在,王贻坤已经是安徽易康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我很感谢刘勇老师等人给我的机会,也很感谢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和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这样的好平台。”面对未来,王贻坤很有信心,“健康医疗是一片广袤的海洋,我们有先进的技术,也做出了很好的产品,我相信会有前途。”王贻坤说,他现在很充实,“做喜欢做的事情,根本不觉得累。” 

 

 

 

  《新安晚报》报道:http://xawb.epaper.ahwang.cn/html/2016-12/11/node_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