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旧版主页English中国科学院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主站2015版2022>文艺体育
文艺体育

董铺岛的变迁——我的所见所闻(之一)

文章来源: 佘进海 发布时间: 2014-06-23

  董铺岛的前任是中共安徽省委的董铺宾馆。该宾馆始建于一九五八年底,由于国家出现“三年自然灾害”(即一九六零年至一九六二年),被迫停建。宾馆工程下马。宾馆下属的董铺园艺场,以韩家荣、王俊霖为正副厂长共二十多名职工。一九六三年底,又分配安置了阜阳农业技术学校毕业的近四十名学生,共六十余人。宾馆还有以周梅芝同志(时任人事保卫科长)为首的十几位留守人员。他们有:姜如、沈祥顺、苏程彬、邓兆轩、尤兴庆、李道忠、管志海、许守财、宣恒昇等。宾馆下马时,工程状况:一、三、四号楼和一、三、六号别墅等土建工程基本完成;三座大楼钢筋水泥框架都到顶了;有的分间了,有的未来得及分间;都未进行内外装饰。当时岛上只有一个完好的房子,就是服务楼及其食堂(服务楼就是现在的中学行政办公楼)和自来水厂、变电所。当时还建了一条铁路,从北大门进来,沿着现在的梧桐路和创新大道,又沿着创新大道的路南侧向西到四号楼北端。到科学院接收董铺岛时,此铁路已拆掉了。据老同志介绍,建董铺宾馆始时任省委第一书记曾希望准备中共党的“九大”再次召开。宾馆原地盘大,向西延伸到合肥种猪场,因为西边还有未建的四个别墅:即二、四、五、七号别墅,为什么要建七个别墅?因为党的“八大”选出中央常委: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六位。八大二次全会上增补林彪为中共中央副主席,这样中央七个常委。

  宾馆存在到1963年下半年。紧接着,人民解放军空军接收董铺岛,安排第三十研究所来岛进驻,该所部队代号总字931部队。该所的所长是蒋天然同志,他是安徽无为县人,空军接收董铺岛一年左右时间,又决定要撤走,后经多方联系协商,中国科学院于1965年元月6日正式批准接收董铺岛。中国科学院为董铺岛起名为中国科学院合肥董铺工程筹建委员会,蒋天然同志(就地转业,国家行政10级)任主任,这个工程筹建委员会是临时机构,下设工程现场指挥部、主任办公室、组织处。指挥部下面有:政治处、行政办公室和施工、器材等部门。这个筹委会主要任务:一是抓工程建设,由省建两个处在现场施工;二是抓进人。当时,在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领导下,省里有关厅、局十分重视,派来一批高质量的施工队伍,要把原来宾馆设计改成按照科学研究的实验室的要求,进行了内部结构性调整,对一、三、四号楼进行内部结构改动和内外装饰,对一、三、六号别墅进行内外装饰。现在研究院机关办公的二号楼(工程下马时,原设计是九层大楼,地基按九层打好了)科学院接收后,只盖了五层。在工程建设方面,当时岛上的施工队伍在现场指挥部指挥下,大干快上,热火朝天的一片繁荣景象。虽然受到 “文革”的干扰,施工队伍照常施工,到一九六七年底为止。一是四座大楼全部建好;二是三个别墅建好;三是岛上最大的一个附属工厂(即安光所工厂),其中的一号厂房,原宾馆的万人大礼堂的地基全部建好;四是北京电工所合肥分部工厂厂房(即现在的科技学校实验工厂);五是四号楼东南面三座实验大厅(过去起名叫8-1,8-2,8-3);六是供警卫连用的三处六座平房(即一号别墅南边绿化科用的,菜场边上和四号楼西边的,已于八十年代初拆掉了),一号食堂是在原宾馆的图书馆地基上盖起来了;八是完成自来水厂和变电所扩建;九是在市内三里庵建立梅山新村十五栋职工宿舍,因经费不足,只盖起了十三栋职工宿舍和幼儿园及食堂,三、四栋没有盖。此地皮后来智能所盖了两栋房。

  中国科学院管辖就到了一九六七年底。同时国防科委宣布接收董铺岛,组建第十五研究院直接管理,并把中国科学院合肥董铺筹建委员会变成了总字825部队6516工程。十五院派姚民君、吴孝俭两位同志做联络员来岛工作。不久,又派来了以万念民同志为首的军官组,有十几名营团干部和身着军装的几名护士、汽车司机。一九六八年下半年,国防科委拨款在岛上西区盖起了五栋职工宿舍,这是董铺岛上第一批宿舍(俗称“老五栋”)。

  国防科委管理到一九七零年,董铺岛又回到中国科学院。在蒋天然同志领导下的董铺筹建委员会,工程建设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上述的九项任务。中国科学院之所以能接收董铺岛,蒋天然同志是有很大功劳的。蒋天然同志领导下的董铺筹委会抓了第二项大的工作:进人。除宾馆留守人员和跟随蒋天然同志就地转业的三位同志外,从合肥、芜湖、蚌埠接收了三十多名军队复原干部和退伍军人。一九六五年地,从南京军区(包括安徽省军区)接收二十八名军队转业干部,我是其中一名。一九六六年下半年又从南京军区空军接收了八十名军队转业干部,这些同志根据中共中央文件(1966年5月16日以后转业的可以回部队),大多数回去了。还有八名干部为了董铺岛的建设,愿意同大家同甘苦、共患难,放弃回部队的机会。一九六六年初,从南京军区空军和装甲兵,经过挑选,接收了一百七十二名有转业技术的退伍军人,主要分配在工厂,充当技术骨干。将一部分人分别送到长春光机所,上海光机所,合肥江淮仪表厂实习或学习。

  1970年底,董铺岛又回到了中国科学院,不久,院里批准成立“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这是科学院继长春光机所、上海光机所之后的第三个“光机所”,经省里批准在合肥市接收一九七二年300名(长丰县150名,肥东县100名,郊区50名)下放知青、回乡知青和少数农民;一九七二年招收200名(肥东县100名,市区50名,还有50名用于内招);在500名青年工人中,大约四分之三充实附属工厂,其余到实验室和服务单位,内招名额用于岛上职工中的配偶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精简下放的和三十五周岁以下的,是城市户口的职工家属,以此稳定职工队伍。

   关于科技人员的引进:1965年下半年,从长春光机所借调来的卢国琛同志,是蒋主任的技术业务顾问,为岛上的最大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作出很大的贡献。1965年下半年,北京电工所在合肥的分部的乐秀夫等科技人员陆续来岛工作。1969年来岛搞科研工作的159课题蔡善明、袁延海、王汝候、戴善仁、戴艳姿、唐昌玲等。1981年下半年,北京大气所龚知本领导的课题组和上海光机所大气站搬迁来岛组建了安光所二室(大气传输室)。1971年底,1972年初接收一批60届/70届大学毕业生近20名。1973年由陈春先研究员提议,经中科院批准,在董铺岛建立“受控热核反应试验站”,暂时隶属于安徽光机所领导,从此,开始大量调进科研人员。同时,把电工所岛上分布的从事电工科研人员并到受控站。一九七五年起,接收一批“工农兵”大学毕业生。上海光机所来岛的6403实验小分队的汝金超、胡雪金、路轶群等科研骨干调进安光所。总之,在中科院合肥分院成立之前,安光所引进科技人员大多数是零星调入。职工总数1100多人,分成六个研究室:一室电工,二室大气传输,三室激光器件,四室激光材料,五室电子学,六室机械设计和大镀膜。